研究员
通知公告
[8-25] 昆虫多样性系列学术报告
预告:优秀大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活动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通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1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招募通知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第二轮通知
动物研究所2014年优秀大学生冬令营活动开始招募啦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召开“青年学者发展战略研讨会”
现在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姓  名:
杨星科
学  科:
动物学
电话/传真:
+86-10-64807239,+86-10-64807237 / +86-10-64807099
电子邮件:
yangxk@ioz.ac.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100101
更多信息:
鞘翅目形态与进化研究组     
简历:

  杨星科,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鞘翅目形态与进化研究组组长,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杨星科研究员长期从事鞘翅目、脉翅目等昆虫类群的系统学和昆虫地理学研究。近十五年来共主持和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项目1项,八五国家攻关专题1项,院重点项目2项,院创新方向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1项。同时组织并主持了西南武陵山地区昆虫的考察、长江三峡库区陆生昆虫及无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山西省中条山昆虫种类调查、福建武夷山区叶甲物种多样性调查、浙江龙王山昆虫资源调查、秦岭西段及甘肃南部动物资源调查和广西十万大山动物区系调查等7项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活动,研究结果汇编成多部专著,并发现数百个新种,另外还有新属、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若干,其研究结果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昆虫区系。曾主编《中国动物志:脉翅目:草蛉科》、《秦岭西段及甘南地区昆虫》、《外来入侵种强大小蠹》、《广西十万大山昆虫》、《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昆虫》、《长江三峡库区昆虫》、《昆虫学研究进展》、《福建武夷山区叶甲科昆虫志》、《甘肃省叶甲科昆虫志》等9部专著,并担任以下专著的副主编或编委:《中国经济昆虫志-鞘翅目,叶甲科》、《西南武陵山地区昆虫》、《中国珍稀昆虫图鉴》、《海南森林昆虫》、《龙栖山动物》、《华东百山祖昆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昆虫》。
  在国内率先开展高山昆虫的形态学及其适应演化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在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交流;对草蛉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应用;依据多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现代中国昆虫区系起源的主要背景来自于东部的假说;把国际上有关昆虫系统学及起源演化等方面新的成果或学说及时介绍给国内,如翅源说,昆虫纲新系统等。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关研究报告或论文近200篇,其中近五年发表SCI源论文20余篇,发现新属4个、新种200余个。
  自2002年以来,已毕业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3人,出站博士后1人;目前在读研究生9人。

教育背景:

  1978/9-1982/7,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农学学士
  1984/9-1987/6,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农学硕士

工作经历:

  2011/9-至今,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2003/6-2011/8,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
  2001/2-2003/6,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正局级)
  1999/4-2001/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1987/7-1999/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业务秘书,昆虫标本馆馆长,研究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昆虫结构的三维重建与功能形态学研究;(2)形态性状的标准化与昆虫系统学的新方法研究;(3)鞘翅目系统分类学研究;(4)寄主专化与植食性甲虫的物种形成机制;(5)甲虫的形态和生态适应机制研究。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 2012年,《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被评为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主要完成者)
  • 2009年,《甘肃省叶甲科昆虫研究》被评为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者)
  • 2002年,《中国经济昆虫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参加者)
  • 2001年,《福建武夷山区叶甲科昆虫志》福建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主要完成者)
  • 1996年,《西南武陵山地区昆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主要完成者)
  • 1995年,《横断山昆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参加者)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东洋区凹胫跳甲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1372239,2014.1-2017.12,主持。
  • 陕北(延川)红枣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性诱剂防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院农办项目,项目编号:Y322C51105,2013.4-2015.12,主持。
  • 《秦岭昆虫志》,陕西省财政专项支持项目,2013.1-2015.12,主持。
  • Standardized parameters and staining for entomological μ-Ct,中国科学院外籍青年科学家项目,项目编号:2011Y2SB05,2013.7-2014.7,主持。
  • 鞘翅目多食亚目原始类群的确立及系统树上若干争议节点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31010103913,2011.1-2013.12,主持。
  • 重建甲虫演化历程的合作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形态学技术,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2011.1-2013.12,主持。
  • 中国动物志花萤亚科卷编研,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011.1-2015.12,主持。
  • 新型昆虫仿生技术在工业生物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项目编号:KSCX2-EW-G-4,2010.12-2013.11,主持。
  • 苹果蠧蛾生物学规律的深入探索及其在检测与防控中的应用基础研究,2010.1-2014.12,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入侵生物苹果蠧蛾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200903042,子课题负责。
  • 跳甲亚科的系统发育研究及与萤叶甲亚科的关系(鞘翅目:叶甲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0970393,2010.1-2012.12,主持。
  • 中国动物志花萤亚科卷编研,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011.1-2015.12,主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建铁路北屯至富蕴和北屯至布尔津至哈巴河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沿线环境前期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9年,子课题负责。
  • 广义叶甲科高级阶元系统演化关系探讨--基于幼期形态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0770241,2008.1-2010.12,主持。
  • 中国跳甲亚科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项目编号:KSCX2-YW-Z-015,2007.1-2009.12,主持。
  • 叶甲科幼期比较形态学研究及其形态适应演化,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0470202,2005.1-2007.12,主持。
  • 中国动物志: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30499341,2004.1-2009.12,主持。
  • 强大小蠹对入侵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30230060,2003.1-2006.12,主要参加人。
  • 现生六足动物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与分类地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30130040,2002.1-2005.12,子课题负责。
  •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叶甲科区系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项目编号:KSCX2-1-06A,2001.1-2004.12,主持。
  • 中国叶甲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KSCX-IOZ-01,2001.1-2003.12,主持。
  • 中国重要地区生物物种调查与资源评价,中国科学院分类区系学科发展特别支持费重大项目,1998.1-2002.12,联合主持(雷富民、杨星科)。
  • 广西十万大山动物区系、分布规律与演化机制,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项目编号:KZ951-BJ-103,1998.1-2002.12,联合主持(黄大卫、杨星科)。
  • 中国动物志鞘翅目草蛉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3989400,1998.1-2002.12,主持。
代表论著:
  1. 杨星科, 葛斯琴, 王书永, 李文柱, 崔俊芝. 2014.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鞘翅目: 叶甲科:叶甲亚科, 第61卷. 科学出版社.
  2. 尹文英, 宋大祥, 杨星科. 2008. 六足动物(昆虫)系统发生的研究. 科学出版社.
  3. 杨星科. 2005. 秦岭西段及甘南地区昆虫. 科学出版社.
  4. 杨星科, 杨集昆, 李文柱. 2005. 中国动物志:脉翅目:草蛉科. 科学出版社.
  5. 杨星科. 2004. 广西十万大山昆虫. 中国林业出版社.
  6. 杨星科. 2004.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昆虫.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 杨星科. 1997. 长江三峡库区昆虫. 重庆出版社.
  8. Beutel RG, Wang B, Tan JJ, Ge SQ, Ren D, Yang XK. 2013. On the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Mesozoic and extant lineages of Adephaga (Coleoptera, Insecta). Cladistics 29: 147–165.
  9. Bai M, Beutel RG, Song KQ, Liu WG, Malqin H, Li S, Hu XY, Yang XK. 2012.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hind wing morphology in dung beetles (Coleoptera: Scarabaeinae). Arthropod Structure & Development 41: 505–513.
  10. Ge DY, Gómez-Zurita J, Chesters D, Yang XK, Vogler AP. 2012. Suprageneric systematics of flea beetles (Chrysomelidae: Alticinae) inferred from multilocus sequence dat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62: 793–805.
  11. Ge SQ, Daccordi M, Beutel RG, Cui JZ, Li W, Yang XK. 2012. Revision of the Eastern Asian genera Ambrostoma Motschulsky and Parambrostoma Chen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Chrysomelinae). Systematic Entomology 37: 332–345.
  12. Ge SQ, Wipfler W, Pohl H, Hua Y, ?lipiński A, Yang XK, Beutel RG. 2012. The first complete 3D reconstruction of a Spanish fly primary larva (Lytta vesicatoria, Meloidae, Coleoptera). PLoS ONE, 7(12): e52511.
  13. Nie RE, Xue HJ, Hua Y, Yang XK, Vogler AP. 2012. Distinct species or colour polymorphism? Life history, morphology and sequence data separate two Pyrrhalta elm beetles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Systematics and Biodiversity 10: 133–146.
  14. Tan JJ, Wang YJ, Ren D, Yang XK. 2012. New fossil species of ommatids (Coleoptera: Archostemata) from the Middle Mesozoic of China illuminating the phylogeny of Ommatidae.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12:113 doi: 10.1186/1471-2148-12-113.
  15. Bai M, McCullough E, Song KQ, Liu WG, Yang XK. 2011. Evolutionary constraints in hind wing shape in Chinese dung beetles (Coleoptera: Scarabaeinae). PLoS ONE 6(6), e21600.
  16. Ge DY, Chesters D, Gómez-Zurita J, Zhang LJ, Yang XK, Vogler AP. 2011. Anti-predator defence drives paralle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in flea beetl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78: 2133–2141.
  17. Ge SQ, Daccordi M, Beutel RG, Li WZ, Yang XK. 2011. Revision of the chrysomeline genera Potaninia, Suinzona and Taipinus (Coleoptera) from eastern Asia, with a biogeographic scenario for the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Systematic Entomology 36: 644–671.
  18. Xue HJ, Li WZ, Nie RE, Yang XK. 2011. Recent speciation in three closely related sympatric specialists: inferences using multi-locus sequence, post-mating isolation and endosymbiont data. PLoS ONE, 6(11): e27834
  19. Bai M, Jarvis K, Wang SY, Song KQ, Wang YP, Wang ZL, Li WZ, Wang W, Yang XK. 2010. A second new species of ice crawlers from China (Insecta: Grylloblattodea), with thorax evolution and the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distribution. PLoS ONE 5(9), e12850
  20. Xue HJ, Magalh?es S, Li WZ, Yang XK. 2009. Reproductive barriers between two sympatric beetle species specialized on different host plan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2: 2258–2266.      
  21. Ge SQ, Beutel RG, Yang XK. 2007. Phylogeny on thoracic morphology of Derodontidae and Nosodendridae, with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Systematic Entomology 32: 635–667.
写给考生的话:
  甲虫目前已知多达35万种,是地球上物种、基因和行为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大量的未知物种等待我们去描记,多样性产生的机理等待我们去揭示,演化历程等待我们去重构,适应性形态演化的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如果你对上述科学问题感兴趣,“鞘翅目形态与进化研究组”可为你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浓厚的科研氛围、融洽的研究组气氛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将为你的学业有成提供有力的保障。